川流文教基金會

REAING & SHARING 閱讀與分享

白頭翁在我家

  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文、攝影/ 陳維滄

        說來奇怪,內人治療淋巴腺癌期間,竟飛來白頭翁(Light-vented Bulbul)在家中陽台築巢育雛並相伴,這真是一件非常奇妙又美好的事。
 
      淋巴腺癌的患者如果接受[普癌汰治療],常見的是以化學藥物治療(癌得星注射劑、健擇注射劑、文克斯汀注射劑)和標靶藥劑治療(莫須癌注射劑),產生的副作用可能會有發燒、噁心、嘔吐、腹瀉、便秘、厭食、體重減輕、皮疹、搔癢、口腔癌、咳嗽、疲倦等等情況。一般有12個周期療程,內人接受了醫生建議,先以6個療程嘗試看看效果如何。


       療程第一周,不出所料,內人感到身體虛弱、厭食、便秘……。這段期間親友的關懷紛至沓來,兒子從香港回來了三次,大女兒由美國回來了兩次,二女兒也多次往返西螺和台北,最讓人意外驚喜的是我的師母不知從何打聽,竟然自己找到內人的病房,為她打油打氣。內人擁抱著師母,感動落淚。加上白頭翁飛入我家與她作伴,在這樣種種[愛的氛圍]下,內人心情愉悅,第二次療程,一些副作用不但沒有發生,且體力更勝以前。
 
      最重要的是,我們還遇上了良醫。國泰醫院血液腫瘤科宋詠娟主任是相當有耐心的好醫生,她視病如親,悉心照料,不厭其詳,耐心解說,有時一次講解就花了30多分鐘,敬業的工作態度,從下午兩點一直看診到晚上十一點半,仍舊不辭勞苦,孜孜不倦。宋主任勸說,病人吃水果時一定要削皮,多補充營養品,並保持愉快的心情,最重要的是由於病患免疫力較差,最好不要去公共場所。
 
      內人聽從建議,平常時間就待在家裡客廳不外出。也就在客廳裡,內人首先發現了白頭翁的經常造訪。自由自在地穿梭於我們家的陽台。白頭翁個性活潑、好動,牠們是最愛唱歌的鳥兒之一,叫聲嘹亮清脆,聽起來像是[巧克力、巧克力],聲音圓滑清脆、音節變化多端,有時聽起來會有些類似假聲男高音的感覺,那聲音由陽台傳了進來。

      4月8日,內人開門,緩步走向陽台,好奇地想知道白頭翁是不是在這裡築巢,她撥開盆栽,赫然發現果然有鳥巢,喜不自勝,沒想到公鳥隨即飛來,牠可能覺得自己的領域被侵犯了,張牙舞爪地大鳴大叫,怒髮衝冠地虛張聲勢,內人被這突如其來的動作嚇著了,回到客廳裡去。

       接下來連續三天,白頭翁不見蹤影,可能是覺得[行蹤曝光],想另行覓巢。但是好地點難尋,找了三天可能找不到適合的地方,可能母鳥的[預產期逼近],急於下蛋,因此三天後的4月12日又飛回來。
      


        白頭翁別名[長壽鳥]、[白頭殼仔],是台灣十分普遍的鳥類,與麻雀、繡眼並稱[都市三劍客],在中國傳統畫作與石雕中,白頭翁頭頂上的白色羽毛有如充滿智慧長者的白髮,因此常與牡丹花並列,有長壽的象徵意義。白頭翁一般體長約17到22公分,頭黑枕部白,背部為黃綠色,胸部大多都是灰褐色,腹部為白色。白頭翁的幼鳥頭部為灰褐色,背部呈現橄欖色,胸為灰褐色,腹部以及尾下覆羽則是灰白色。

       
母鳥開始每天孵蛋,一直到27日,小鳥終於破殼而出。這真是令人驚喜的一刻,可愛的三胞胎,全身光禿禿的,身上有粒狀的黑黑毛囊,那是日後準備要生長羽毛的地方,最有趣的是牠的眼珠子尚未張開,嘴巴就已經張開的大大的,一副嗷嗷待哺的表情非常可愛,牠們深怕搶不到食物似的,等著母鳥外出找食物回來養飽他們,但同時這些整天不是吃吃吃就是睡呼呼的小雛鳥,也是脆弱而不堪一擊的。

       大女兒慧姍知道家中來了這麼一位[嬌客]之後,來信告訴我們白頭翁的習性,白頭翁孵蛋要11-13天,出生後翌年就可以進入繁殖狀態,採一夫一妻制,公鳥會各自建立屬於自己的領域,這時很容易見到打架或追逐的攻擊行為,或是聽到警戒叫聲,有時更可看到白頭翁將翅張開舉起形成V字形,並不斷地叫囂著宣告自己的領域。

      牠們於四月開始築巢,巢材是枯草樹枝。平均每年可以生兩窩小鳥以上,多則3至4窩,每窩卵平均有3個蛋,蛋的孵化期約11至13天,育雛期約9到10天。離巢的幼鳥仍會停留在巢附近,等待親鳥餵食,直到20日齡左右的幼鳥才會自行覓食。

        我們依照大女兒的建議,準備了一些香蕉、木瓜等水果類的東西給鳥兒吃,後來發現母鳥依然會忙碌地叼著昆蟲類食物回來。因為白頭翁喜愛吃葷更勝於吃素,四次的餵食中大約只有一次會吃水果,因此水果只能當小點心,昆蟲類有更多的蛋白質,才是牠們的主食。當母鳥叨著昆蟲回來,而相對體積不算小且還活跳跳的蟲兒,母鳥咬合了一下之後塞到小雛鳥的口中,雛鳥竟然能夠生吞活剝,照單全收,求生存的天賦本能,真是不可思議。


近距拍攝鳥巢 得來不費功夫
       這次我能把白頭翁從築巢,下蛋,孵蛋,破殼,到餵養小鳥,全方位紀錄呈現,可說是得利於天時、地利、人和;有些愛鳥賞鳥人士,夜宿野地幾十天,也未必能夠如此近距離拍攝到白頭翁的一舉一動,而我卻得來全不費功夫。

       一方面,我們一直善待牠,解除了白頭翁的心防,牠才願意讓我近距拍攝這一系列的照片;另一方面,兒女們由於事業工作忙碌,不能天天陪伴老媽,但白頭翁反而天天陪伴著坐在沙發上的內人,讓她心情愉悅,奇蹟式地改善病情,可說是功不可沒。
 
小雛鳥被叨走 我們徹夜難眠
       然而5月2日卻發生了晴天霹靂的一件事!

       內人在玻璃窗前聽到小鳥啁啁叫的聲音,仔細一看,大事不妙了,一隻體型較大的台灣藍鵲闖入,內人趕緊呼叫幫傭,但幫傭沒有立即拿起棒子作勢嚇阻,卻急著想先用手機拍下這畫面,結果手機不但沒拍成畫面,反而讓台灣藍鵲長驅直入,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,趁著母鳥不在時叨走了三隻小雛鳥中的一隻,然後就飛的無影無蹤。
一整個晚上,我和內人難過不已,輾轉反側,徹夜難眠。


       5月3日清晨六點,我例行前往君悅飯店健身房運動,出門前看見親鳥以羽翼呵護並餵食著兩隻小雛鳥,稍感放心,並交代幫傭隨時要注意小雛鳥的安全狀況,但幫傭卻又忽略了這件事,等到回頭想起這件事時,小雛鳥不知是在什麼時候,又被叨走了一隻。
清晨七點半,早餐用膳時,我簡直食不下嚥,捶心泣血般地感到痛徹心肺!原本我和內人訂了兩張高鐵票,想去雲林接受二女婿的定期健康檢查,這行程就這樣臨時取消了。

三人護鳥小組 輪流照護小鳥
       有鑑於三隻小雛鳥只剩下一隻,我和內人決定不再坐視,兩老加上幫傭組成了[三人護鳥小組],我們採取輪班制,輪流照看保護這隻小雛鳥。我更當機立斷,將鳥巢由陽台欄杆處向前挪移到靠近窗戶處。因此,我在上午11點時即由辦公室返家[護鳥],看著親鳥羽護著這唯一的骨肉,我心想,這隻小寶貝真是集三千寵愛於一身啊。

為了照護這碩果僅存的一隻小鳥,5月4日下午四點,我立即由辦公室趕回家中,可是卻傳來不好的消息。原來內人和幫傭到公園散步時,趁這百密一疏的空檔,最後的一隻雛鳥也被叨走了。
 
動物弱肉強食 生命何其無常
        內人認為台灣藍鵲是[惡魔],牠叨走了三隻幼雛,但是吃葷的白頭翁不也將各種有生命的蟲子叨回來餵哺,那長長的蟲兒仍不斷地在蠕動著,卻一下子就被小雛鳥一口吞下;可見大自然無時無刻都在上演著[弱肉強食]、[適者生存]的戲碼。鳥兒的誕生雖然充滿著喜悅,但是鳥兒夭折的哀傷,不也在在演繹著[生命無常]的迅速和無情。
 
後記

        最大的遺憾是我記錄著白頭翁從4月15日下蛋,4月27日破殼而出,4月27日至5月2日育雛,照理說,10幾天後即5月17日,雛鳥應該可以變成成鳥,自行覓食,自力更生地飛離鳥巢,我也可以完成一次美麗的全記錄;可惜美中不足的是天不從人願,竟以悲劇收場,讓我上了一堂生死學的課。雖然對雛鳥短暫的生命感到遺憾和不捨,但如此與白頭翁近距離的互動,已留下美好的印記。

       台灣藍鵲在附近盤旋時,母鳥和公鳥為保護小雛鳥,馬上聯手出擊,團結力量大,左右夾攻,往往能夠逼使外來者落荒而逃。但是台灣藍鵲也不是省油的燈,牠是有耐心的狩獵者,可以鎮日等待,在萬有一失的縫隙裡乘虛而入,牠以行動證明[最後的贏家通常是最有耐心者]。
雛鳥全被叨走之後,令我驚訝的白頭翁很愛乾淨,鳥巢居然沒有什麼臭味,過了三四天,母鳥和公鳥又飛回來幾次。但雛鳥已不見了的牠們,再次看到我時卻如驚弓之鳥,避之唯恐不及,彷彿是我是害了雛鳥的兇手。

       雛鳥雖非我所害,但未盡全力保護仍心有愧疚,我雙手合十,對他們喃喃自語,[抱歉,我未能全心全力地照顧你們的心肝寶貝]。內人在持誦[金剛經]時也祈求這三支為我們家帶來喜悅的雛鳥們能再投胎,生在幸福的國度裡。


台灣藍鵲
是台灣特有種。體長樂64公分,華麗長尾佔全身將近2/3的長度,俗稱
[長尾山娘]。嘴紅色,眼睛黃色,胸、頸以上黑色。有著碧藍身衫,嘴喙及爪子嬌豔鮮紅,藍色尾羽端一抹留白。
2007年,台灣永續生態協會與台灣國際觀鳥協會舉辦非官方網路票選活動,台灣藍鵲獲選為最能代表台灣的鳥。

 








本文刊於《講義》雜誌2018年8月號
 

 **  本會有數十萬張世界各地風土民情、自然景觀、飛禽走獸照片,供公益機構免費使用,歡迎來電洽詢。